【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14日訊】很多人都有愛掏耳屎的習慣,時不時想拿個棉簽、手指等「捅一捅」!大家往往認為,耳屎是體內的垃圾,沒有任何用途,所以需要徹底清除!
其實,耳屎是由外耳道分泌的淡黃色黏稠分泌物,具有阻擋塵埃或異物侵入耳道、抑制細菌生長繁殖,以及避免傳入聲波過度衝擊,保護聽力等積極作用。
和便便、唾液以及其他人體分泌物一樣,耳屎氣味和性狀變化,也能反映出許多健康問題。
1、耳屎黏黏的
耳屎根據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薄片狀的干性耳屎,另一種是油脂狀(發黏)的濕性耳屎。它們都是正常現象。2、柔軟、淡黃色耳屎
這種耳屎,算比較健康,在兒童耳中常見。對於孩子來說,產生的耳屎比成人多是正常的,隨着年齡增長就會逐漸減少。濕軟的黃色耳屎,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潮濕和粘稠的耳屎,特別有助於潤滑耳道,防止耳道乾燥和瘙癢。
3、深色、粘性耳屎
深色的耳屎,與出汗有關。有深色耳屎的人,說明你的汗液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比別人更容易產生體味。不過,這也是比較健康的一種。4、白色、乾燥和片狀
這種不同的耳屎與隱性基因有關。與深色耳屎相反,這種顏色通常被發現在身體氣味比較少的人身上。5、耳屎臭臭的
耳鳴、耳朵流膿、耳屎變臭、耳痛有阻塞感可能是中耳炎的表現,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引發中耳炎的原因包括游泳嗆水、吸煙,長時間高分貝戴耳機聽音樂等等,另外,中耳炎也是感冒的常見並發症。6、耳屎厚而色暗
當你有壓力或恐懼時,耳朵裡的腺體就會產生比平常更多的蠟,同在壓力下出汗是類似的反應。如果你長期處於高壓力,過多耳屎會導致堵塞,導致暫時性的聽力喪失。7、深棕(褐)色
雖然黑色或深褐色看起來很嚇人,但你也不必太驚慌。這種耳屎一方面可能是壓力過多導致過度分泌。還有可能表明耳屎在你耳朵呆了很長時間。耳屎中的脂肪已經對氧氣產生反應,導致顏色更深。8、血色耳屎
耳屎呈血色狀,可能是耳膜破裂或穿孔的跡象。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馬上去看醫生。耳屎在小程度上從耳道漏出是正常的,這是你耳朵的自然清潔機制在起作用。但是,如果大量的血和膿流出,或者你發現自己的干性耳屎突然變成濕性,並且流出,很可能是耳內感染的徵兆,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9、灰色耳屎
耳屎呈灰色,很可能是灰塵太多的結果。但是如果灰色耳屎,同時伴有耳道內乾裂、乾燥或瘙癢,則可能是脂溢性濕疹。這種情況,就需要醫生提供治療方法了。耳屎的干濕狀態和遺傳基因關係密切
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乾性耳屎在黃種人中比較常見,黑人和白人則更可能擁有濕性耳屎。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不同人種對氣候的遺傳適應性有關。日本長崎大學的研究還發現,耳屎的干濕狀態與狐臭存在密切關聯。有狐臭的人很可能同時擁有濕性耳屎。
不過,黏黏的耳屎通常也不會跟人一輩子。
美國肯塔基大學的助理教授Brett Comer表示,上了年紀之後,人的濕性耳屎會日趨變乾,同時汗腺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萎縮,所以狐臭也可能會消失。
一般情況下,乾性耳屎可在打噴嚏、咳嗽或咀嚼時自行排出,建議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pixabay.com)
建議不要自行掏耳屎
一般情況下,乾性耳屎可在打噴嚏、咳嗽或咀嚼時自行排出,而濕性耳屎卻不太容易自己掉出來,其結果是不斷堆積的耳屎堵塞耳道,出現耳堵、耳痛、耳鳴等不適症狀。但原則上講,不建議大家自己掏耳屎。一來,外耳道內的皮膚和鼓膜等組織都非常嬌嫩,民眾在自行挖耳屎的過程中,因為看不到耳內狀況,而人體耳道本身是彎曲的,若貿然亂挖,恐使耳屎被推到更深處,而導致耳朵悶塞。用挖耳勺等堅硬物體掏容易造成鼓膜穿孔,損傷聽力。
二來,已經形成堵塞的耳屎如果硬掏,容易越捅越深,加大耳屎排出難度。
而且耳道上皮本身就是耳腔外的保護層,若常挖它反而容易破壞這層保護層,而增加耳朵內膜發炎、發癢的產生。再加上,過度挖耳屎也會破壞外耳道既有的防護功能。最重要的是,操作不當更有不慎刮傷耳壁,造成流血的疑慮,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傷口發炎化膿,應謹慎對之。
如何安全清洗耳朵?
其實,從健康角度考慮,耳朵沒有明顯不適癥狀,就無需處理耳屎。但如果耳屎堵滿了耳道,已經影響你的聽力,或者經常有耳痛、耳悶脹的情況,就需要到醫院處理,在醫生的幫助下將耳屎全部取出,以保證安全。如果真要自己動手的話,建議用棉簽在外耳道轉動幾圈就好。「油耳」且耳屎顆粒大,可以讓棉簽蘸上溫水,然後在外耳道內輕輕旋轉,將耳屎帶出,再用耳勺輕輕取出。
若是耳朵不慎進水,則不妨試着將頭倒向浸水的那一側,以跳躍方式讓水流出。如果還是有殘留的水在耳內,則可用棉花棒輕沾吸去水分(不要大力挖)。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