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4月27日訊】北大女生岳昕要求校方公開有關教授沈陽性侵案訊息,遭校方打壓被迫回家。事件激怒北大學子,校園三角區出現抗議大字報。有網民稱,北大為防再有人貼大字報,已安裝了監控鏡頭。另外微博還傳出訊息稱,岳昕已回院校。
4月26日,大陸著名獨立記者、專欄作家高瑜,在推特轉載一張據稱是岳昕手寫便條,內容稱她「已回到學校」。
便條稱,「感謝每一位關心幫助我的朋友,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目前我已回到學校」,下款是岳昕,時間則為4月25日。
高瑜在推特中說,這張便條只能說明岳昕的手機還在被限制,微信、公眾號還不能上。它是在什麼情況下完成的,令人有想像的空間,岳昕所在的微信群都在議論。對此,有網民回覆,「不讓人用手機了?那和監禁有什麼區別」。
4月25日,高瑜在推特上還說,對於岳昕公開信事件,北大黨委認為,是具有學潮性質的一場政治運動,校內學生已經開始串聯,也有和校外勢力的串聯,並提醒全校「需要提防國內不良媒體和境外媒體別有用心的報導」。
高瑜形容北大黨委拉開了對付89學潮(六四事件)的架勢,但29年前的北大校方可沒有這種架勢。
岳昕因要求公開前北大教授沈陽性侵的資訊,遭校方連續約談,甚至威脅不能畢業,其母受到過度驚嚇而情緒崩潰,她亦被帶回家中「看守」,北大的做法觸犯眾怒。
23日晚,北大校園內「紅旗團委」宣傳欄的玻璃上,突然出現三張「大字報」,《聲援勇士岳昕》,斥責校方「你們究竟在怕什麼?」,並將此事形容成「兩個北大」的鬥爭,雖然貼出不久立即被校方人士撕除,但圖片很快在網絡上傳開。
之後,岳昕和北大在大陸網站都成為敏感詞。還有網民上傳圖片稱,北大為防再有人在「三角地」布告欄貼大字報,已連日在布告欄前方安裝了閉路電視攝錄鏡頭。
北大校內也傳出消息稱,由於岳昕公開信事件不斷發酵,校方高度緊張,臨時召開會議,向老師和管理人員傳達校方決定,要求系主任們關注各系的動態,輔導老師管好自己的學生,並有警車在西門和南門外路邊待命。
八九學運期間的大學生季風對自由亞洲說,此次北大學生發起的資訊公開運動,以及北大三角地帶出現聲援岳昕的大字報,是1989年「六四」以後,首次具有學生運動意義的維權運動。所以導致各方都高度緊張,擔心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新一輪學潮。
25日開始在網上流傳一封致北京大學的公開信,要求校方應向申請資訊公開的岳昕等幾名同學道歉,承諾今後不會打擊報復申請資訊公開的同學,確保他們能正常畢業。
連署者之一、北大88級研究生校友曹嘉和說,當政治紀律與法律衝突、不正義與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的力量不可違逆」;若不能用依法治國的素養來處理社會矛盾,這個矛盾有可能會進一步加深。
(記者李蕓報導/責任編輯:方舟)
4月26日,大陸著名獨立記者、專欄作家高瑜,在推特轉載一張據稱是岳昕手寫便條,內容稱她「已回到學校」。
便條稱,「感謝每一位關心幫助我的朋友,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目前我已回到學校」,下款是岳昕,時間則為4月25日。
高瑜在推特中說,這張便條只能說明岳昕的手機還在被限制,微信、公眾號還不能上。它是在什麼情況下完成的,令人有想像的空間,岳昕所在的微信群都在議論。對此,有網民回覆,「不讓人用手機了?那和監禁有什麼區別」。
4月25日,高瑜在推特上還說,對於岳昕公開信事件,北大黨委認為,是具有學潮性質的一場政治運動,校內學生已經開始串聯,也有和校外勢力的串聯,並提醒全校「需要提防國內不良媒體和境外媒體別有用心的報導」。
高瑜形容北大黨委拉開了對付89學潮(六四事件)的架勢,但29年前的北大校方可沒有這種架勢。
岳昕因要求公開前北大教授沈陽性侵的資訊,遭校方連續約談,甚至威脅不能畢業,其母受到過度驚嚇而情緒崩潰,她亦被帶回家中「看守」,北大的做法觸犯眾怒。
23日晚,北大校園內「紅旗團委」宣傳欄的玻璃上,突然出現三張「大字報」,《聲援勇士岳昕》,斥責校方「你們究竟在怕什麼?」,並將此事形容成「兩個北大」的鬥爭,雖然貼出不久立即被校方人士撕除,但圖片很快在網絡上傳開。
之後,岳昕和北大在大陸網站都成為敏感詞。還有網民上傳圖片稱,北大為防再有人在「三角地」布告欄貼大字報,已連日在布告欄前方安裝了閉路電視攝錄鏡頭。
北大校內也傳出消息稱,由於岳昕公開信事件不斷發酵,校方高度緊張,臨時召開會議,向老師和管理人員傳達校方決定,要求系主任們關注各系的動態,輔導老師管好自己的學生,並有警車在西門和南門外路邊待命。
八九學運期間的大學生季風對自由亞洲說,此次北大學生發起的資訊公開運動,以及北大三角地帶出現聲援岳昕的大字報,是1989年「六四」以後,首次具有學生運動意義的維權運動。所以導致各方都高度緊張,擔心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新一輪學潮。
25日開始在網上流傳一封致北京大學的公開信,要求校方應向申請資訊公開的岳昕等幾名同學道歉,承諾今後不會打擊報復申請資訊公開的同學,確保他們能正常畢業。
連署者之一、北大88級研究生校友曹嘉和說,當政治紀律與法律衝突、不正義與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的力量不可違逆」;若不能用依法治國的素養來處理社會矛盾,這個矛盾有可能會進一步加深。
(記者李蕓報導/責任編輯: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