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傳統美食 寓意深遠(組圖)

2018年09月24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24日訊】「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曾寫下中秋邀友賞月的詩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中國民間由此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中秋除了吃月餅,團坐聚飲,祭月賞月,還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美食,寓意深遠。


月餅圓又圓,又是闔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必食之品。(pixabay.com)


月餅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自唐代開始,到明朝才盛行。月餅圓又圓,又是闔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必食之品。月餅分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柚」因同「佑」,人們祈望月亮保佑平安的意思。

板栗


板栗是中秋必吃的小食,它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



石榴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pixabay.com)


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

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江浙一帶每逢中秋必吃大閘蟹。(pixabay.com)


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江浙一帶每逢中秋必吃大閘蟹。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也是充場的主角,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

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 


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pixabay.com)


鴨肉


元末時期,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而且,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團圓饃


團圓饃是陝西西安一帶中秋節必吃的傳統食物,全家共吃一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裡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

山東麥箭


麥箭是山東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麥箭是用白麵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鮮美。

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是江南地區貧窮人家流傳的風俗。在中秋節這天,江南家家戶戶會吃老南瓜燒糯米飯。


「八月半吃南瓜」是江南地區流傳的風俗。(pixabay.com)


傳說很久以前,在南山腳下有一名孝女黃花,因家境窮苦,父母臥病在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草叢中,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的父母吃了之後病體痊癒。黃花將種籽種在地裡,第二年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是從南山採來的,就叫南瓜。

藕盒子


江浙人中秋食藕,有團圓之意。「藕盒子」是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面煎至金黃,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芋頭


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有驅鬼辟邪消災之意。「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在台灣吃芋頭則寓意找到好工作。 

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用桂花做桂花糕或釀桂花酒,全家坐在月下喝一杯桂花蜜酒,闔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好享受。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