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生魚片? 肝吸蟲可在體內存活數十年

2018年12月28日健康
【新唐人2018年12月28日訊】很多人喜歡吃生魚片,並認為生食能更好地保留魚的營養成分。但是生吃魚類卻有一個不得不防的風險,即寄生蟲感染。肝吸蟲是淡水魚、 淡水蝦中一種常見的寄生蟲,在人體中可生存數十年,能導致肝硬化、 膽管癌等疾病。
「中華肝吸蟲」是怎麼感染人體的?
中國最常見的肝吸蟲種類是中華肝吸蟲(也叫華枝睪吸蟲,Clonorchis sinensis)。中華肝吸蟲主要見於亞洲的韓國、 中國大陸、 台灣、 越南北部、 日本、 俄羅斯的亞洲地區。根據2016年的文獻記載,中華肝吸蟲感染病例約1千5百萬,其中近90%在中國。
中華肝吸蟲的生命分幾個階段。在疾病流行區,感染肝吸蟲的人畜排出的糞便中,有肝吸蟲蟲卵。蟲卵隨糞水落入水中,進入淡水螺體內,在淡水螺體內生成尾蚴;尾蚴排出螺體後,進入淡水魚體內發育成囊蚴。囊蚴是能感染人體的種類。
喜歡吃生魚片? 肝吸蟲可在體內存活數十年
中華肝吸蟲進入生魚肉、感染人體的過程。(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大紀元譯製)
草魚、鰱魚、鱅魚等超過100種淡水魚,還有幾種淡水蝦都是中華肝吸蟲囊蚴的最常見的載體,生的淡水魚片、 未徹底煮熟、 醃製、 煙燻的魚片中都可能含有活的囊蚴,人吃進後,囊蚴在人體內逐漸發育成成蟲,寄生於肝膽管。
不光人,貓、 狗、 豬等也可能感染中華肝吸蟲,肝吸蟲在人或動物體內產下蟲卵。如果含蟲卵的糞便再次污染水源,會使蟲子的生命周期代代延續。
在亞洲還有另一種常見的肝吸蟲是泰國肝吸蟲(Opisthorchis viverrini),主要分布在泰國、老撾、 柬埔寨、 越南和歐洲一些國家,泰國肝吸蟲的生活周期和感染方式和中華肝吸蟲類似。
肝吸蟲能致癌 成蟲在人體內存活數十年
肝吸蟲病屬於典型的「病從口入」 ,可很多人不了解它的風險。
據美國疾病防控中心,中華肝吸蟲和泰國肝吸蟲功能在人體內存活可以長達30年。肝吸蟲感染可能沒有明顯不適症狀,但如果大量肝吸蟲感染人體,蟲子在人體肝臟的膽管內生長,可以引起膽管堵塞、黃疸、 消化不良、 膽管發炎、肝纖維化、 肝硬化。
膽管癌與肝吸蟲病有密切關係。據文獻估計,未來幾十年內,中華肝吸蟲的感染將在東亞造成每年約5千膽管癌病例。 還有調查發現,泰國北部每10萬男性中每年膽管癌發病數超過100例,遠遠超出常見病標準,這主要歸因於泰國肝吸蟲感染的盛行。
泰國肝吸蟲和中華肝吸蟲分別在1994年和2009年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定義為一類致癌性寄生蟲感染。
預防寄生蟲感染 疾控中心:避免吃生魚
不少人認為進食生魚片時蘸蒜汁或喝高度白酒就能免受寄生蟲感染。實際上,有人曾用蒜汁和離體的肝吸蟲囊蚴做實驗,發現肝吸蟲囊蚴直接泡在蒜汁中2分鐘時囊蚴開始死亡,但直到160分鐘後才全部死亡。而人們用生魚片蘸蒜汁通常只有幾秒鐘,不可能起到殺滅肝吸蟲的目的。
從理論上講,酒精也有殺滅囊蚴的可能性,但生魚片中的肝吸蟲囊蚴都被包裹在魚肉裡,接觸酒的時間很短,甚至不會接觸,因此也不能依賴喝酒殺死囊蚴。
疾病防控中心提醒,避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肉,是預防感染肝吸蟲最好的方法。中華肝吸蟲的囊狀幼蟲非常怕高溫,因此在食用魚類前必須充分煮熟;另外也要徹底清洗處理過生魚肉的餐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議在煮熟魚肉時,中間溫度至少達到145° F (約63° C),殺滅魚類中的寄生蟲。冰凍處理也是常用的殺死寄生蟲的方法,但需要達到至少-20°C的低溫和足夠的冷凍時間。
另外,吃生魚肉也可能導致蛔蟲、絛蟲、食肉菌、沙門氏菌等其它感染。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有肝吸蟲病病例報告,但很多是來自感染區的移民病例,本土病例極為罕見,因此相對來講,發達國家的醫生診斷肝吸蟲病的經驗更少。如果到感染區旅行過,並且生食過當地的淡水魚/蝦,可向醫生說明自己的懷疑。無論是中華肝吸蟲或泰國肝吸蟲,都可通過檢查糞便蟲卵的方法診斷,如果查出感染,不用太擔心,可以用吡喹酮或阿苯達唑有效治療。
文/韓慧林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