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的偏見(progression bias)」的犧牲品?雖然這種現象最常出現在戀愛關係中,但它也可以應用於政治世界。從與中共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139個貿易國中可以看到這種偏見。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首次啟動以來,中共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的風險已被不厭其煩地重複。然而,幾十個國家對這些警告充耳不聞;世界上71%的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當中共承諾建造新的道路、橋梁、建築和水壩時,人們最好記住,中共經常不兌現其承諾。許多國家現在發現自己背負著深不見底的債務。他們陷得太深了,在所有可以想像的方面都妥協了。他們告訴自己,退出不再是選擇。
有的國家顯然厭倦了中共的承諾,選擇了一條很少人走的路。例如,立陶宛和索馬裡蘭拒絕接受「一帶一路」昂貴而誇張的承諾。他們決定採取反共立場——反對一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在西藏和香港恐嚇公民、監禁活動人士和記者、繼續散布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謊言的政權。兩國人口加起來不足650萬的立陶宛和索馬裡蘭已經向中共宣戰;因此,兩國都值得感謝和稱讚。
波羅的海的勇氣
今年5月,立陶宛政府大膽宣布,將立即退出「17+1」體系,這令北京非常惱火。該機制由17個中東歐國家和中國組成。成員國每年舉行一次會議,主要是加強歐洲國家與中共之間的合作。立陶宛人不再有興趣為一個專制政權搖旗吶喊,他們向「17+1」揮手告別。今年7月,台灣政府給中共的傷口上撒鹽,宣布計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外交機構。共產黨顯然不高興,要求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立即召回駐華大使。立陶宛人顯然不為所動,拒絕服從。8月10日,中共宣布召回其駐維爾紐斯的特使。不久之後,立陶宛駐華大使戴安娜‧米克維西恩(Diana Mickeviciene)被要求離開北京。
8月22日,中國學者龔炯(John Gong)為中共宣傳部控制的全球新聞網絡CGTN撰寫了一篇惡毒的評論文章。
龔問道:承認台灣主權,「一個很少有人能在地圖上輕易找到的國家」怎麼能膽大妄為地違反「一中政策」?
由於「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完整」,立陶宛冒犯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尷尬和憤怒的中共停止了與立陶宛的貿易往來。北京目前採用了與去年對抗澳大利亞時類似的策略。澳大利亞人渡過了風暴。立陶宛能否毫髮無損地走出這場經濟衝擊還有待觀察,但美國和歐盟應該盡其所能確保這一點。
非洲的台灣
大約6200英裡以外,一場類似的勇氣之戰正在上演。非洲大陸有36個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他們有很多中國客戶。然而,還沒有亞利桑那州那麼大的國家索馬裡蘭不在其中。用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C. O 『Brien)的話來說,儘管面對數月的高壓,索馬裡蘭政府還是選擇無視北京,而是邀請台灣在該國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開設大使館。奧布萊恩寫道,台灣政府顯然對這種姿態表示讚賞,現在為希望在台北學習的索馬裡蘭學生提供獎學金。此外,來自台灣的援助已經開始「流入該國」,協助開展「能源、農業和人力資本項目」。
30年前,索馬裡蘭宣布脫離索馬裡獨立。儘管擁有一個全面運作的政府和自己的貨幣,它仍未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人們猜想,索馬裡蘭為自由而進行的血腥鬥爭解釋了它與台灣的友誼,這個國家也曾為獨立和對自己的認同而抗爭。
在許多方面,索馬裡蘭是非洲的台灣。與立陶宛相似,這個未被承認的主權國家似乎重視道德甚於金錢。在一個貪婪十足的時代,這難道不值得讚美嗎?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格裡昂(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他還是《硬幣電報》(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他的推特是:@ghlionn
原文:The Two Countries That Said No to China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