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西安清零引眾怒 陝西高官甩鍋北京?

2022年01月07日時政評論
近十幾天,陝西西安封城後的慘況引起了國內外網民的極大關注和無比的憤怒。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西安野蠻的封城措施,除了使大量市民挨餓之外,還造成了不少人為災難。
據當地多名網民爆料,身邊有親友或鄰居因為耽誤治療死亡,如孕婦被醫院拒收導致流產,8個月的嬰兒胎死腹中;突發心臟病的父親被醫院拒收,孩子心急如焚,最終因延誤救治,孩子失去了父親。此外,外地臨產孕婦上網求援、需要腎透析的小伙子和治療白血病的幼童求助無門,都讓觀者揪心不已。
更為奇葩的是,高層發生火災,前來救援的消防人員為救火趕時間只能翻門而入,因為大門被社區用鐵絲擰死。還有一人感染全樓拉走,在轉運途中感染概率有多高?至於隔離點,更是設備簡單,老人、孩子在寒冷中度日,而飢餓的小伙子外出買饅頭,或遭防疫人員圍毆,或被強迫公開讀認錯信。一切的一切都凸顯了陝西和西安行政當局的無能和對百姓的漠視。
顯然,如果照此下去,西安人死於火災、死於折騰、死於封鎖以及物資匱乏的可能性要遠大於死於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海外近期有爆料消息稱,西安一天因各種原因有七百多人死亡。在一千多萬的大城市,這個數字並非沒有可能。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質問道:「中國在這一年裡有多少人死於封城?有多少人死在了隔離點?有多少死於慢性病被中斷醫治?有多少死於心梗和卒中而無法進入醫院?有少人死於無法產檢?有多少人死於沒有退燒藥?有多少人死於流感?有多少人死於因『不可抗力』而失業破產的絕望?但他們無比驕傲自豪地大聲向世界宣稱:死於新冠的人共計為0。」
的確,在中共官員眼中,防疫高於一切,烏紗帽高於一切。他們不知道人命重要嗎?不知道如此倉促封城的後果嗎?知道,但他們並不在乎,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且封城也一點不影響他們的吃吃喝喝。
於是1月5日,西安官方通報稱,西安市4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5例,其中隔離管控發現30例、封控區篩查發現1例、管控區篩查發現4例,社區篩查為0例。如此「勝利」實現了清零,完成了陝西省委書記下達的指令。
據網上披露的官方文件顯示,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1日就下令,西安4日必須實現「社會面清零」的目標,因為4日是冬奧會一個月倒計時的開始。西安如期完成了任務。網民為此嘲諷道:「牛,說4號清0就清0。」「病毒必須聽領導安排。」「病毒真是可防可控。剛看到一個詞:掩耳到0。」「把人都送出去,就清零了,真乾淨。是零還是百,都是你們媒體說了算,對吧!」「封控區和管控區基本都是小區,強行刨出去社會清零了是吧,文字遊戲玩得真好。」
「還要什麼疫苗啊,還要什麼核酸啊,領導一句話就行了!病毒也得乖乖聽話!威武霸氣!畢竟馬上冬奧了,西安可不能給國家抹黑啊!急急如律令:清!」「事實證明,領導確實比專家靠譜!只是這樣的清零,有人信嗎?」
想必現在省委書記劉國中、省長趙一德、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市長李明遠等一眾官員,已被西安人、陝西人乃至全國民眾,背地裡罵得個狗血噴頭。
值得注意的是,陝西的官員內心也覺得委屈啊,因為快速清零是來自中央的命令,雖然他們也有問題,但並非全是他們的責任。於是,我們看到了陝西書記和省長是如何甩鍋北京的。
1月2日,劉國中在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調度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當前已經進入總攻階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孫春蘭副總理要求,進一步振奮精神,樹牢百分之百防控到位、隔離到位的意識,把城中村疫情防控作為重中之重抓實抓好,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目標。」西安的一二把手方紅衛、李明遠出席。
1月3日,省長趙一德到西安市督導檢查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並主持召開疫情防控調度會。他同樣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和孫春蘭副總理批示要求,從嚴從緊採取過硬措施,咬緊牙關堅決嚴防死守,一鼓作氣打贏城中村疫情防控攻堅戰。」方紅衛出席會議。
無疑,劉國中、趙一德之語都在暗示,西安的「社會面清零」政策是基於習近平的指示和批示的,是孫春蘭具體要求的,陝西省和西安只是具體落實。換言之,如果西安官員有責任,北京更要承擔責任。
此前,《華爾街日報》援引中共高官透露的消息稱,習近平高度集權,經常會事無巨細地干預各種政策事務,因此中共官場大多「寧左勿右」。
資料顯示,劉國中發跡於黑龍江,2013年至2016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被視為是從「冷衙門」提拔的官員,與習近平並無交集。而趙一德出生後發跡都在浙江省,曾任杭州市委書記,但習是在2002年至2007年在浙江主政的,兩人同樣沒有交集。是以推斷,兩人並非習的嫡系,為了官位,選擇「寧左勿右」並不奇怪。
陝西官員甩鍋雖然可以,但自身的怠政又如何能推卸呢?根本原因還是心中無百姓,由眾多心中無百姓,只有權錢的官員組成的中共,最終被人民拋棄只能是必然,再怎麼「自我革命」也無濟於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