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建構智慧法庭 學者指大數據隱憂

2022年07月19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19日訊】「智慧法院體系」最近頻繁出現在中國媒體上,顯示中共正在打通全國法院的數據共享,並利用人工智能監控。學者認為,在中共司法體系裡,即使是AI也很難杜絕冤假錯案,同時大數據的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中國法院最近流行的新名詞是「智慧法院體系」、「區塊鏈司法」。
《人民法院報》7月18日刊文稱,當前的重點是要進一步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審判執行當中,幫助智慧訴訟、智慧審判等等。
此外,連日來呼倫貝爾市中級法院、河南焦作中級法院、珠海香洲區法院等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的舉措都被媒體報導。其中,黑龍江穆稜法院更是聲稱,他們以縣級市為單位,實現了互聯網開庭100%覆蓋,是黑龍江省首家。
什麼是「智慧法院體系」呢?
為中共提供科技服務的海康威視公司官網寫道:智慧法院就是「依託音視頻處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以提供AI能力平台和數據服務為基礎」,為法院提供智慧庭審、智慧警務、智能審務督察等系統解決方案。
這個重大的改變引發關注。《南華早報》13日的報導說,智能法院系統六年前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數據庫。但近年來,它更多地用在決策過程當中。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法官必須就每個案件咨詢人工智能。如果法官拒絕機器的建議,機器會要求法官提供書面解釋,以便記錄和審計。
大陸律師汪先生指出,這個人工智能系統更多是為了監控。
大陸律師汪先生:「它的人工智能最多也就是為了監控這些司法人員,目的絕對不是為了司法公正。實際上就是想在內心上震懾這些司法人員,讓他們都毫無思想的來機械的執行共產黨的指令,而不是法律根據事實來作出的公正的裁判。」
報導還說,之前地方法院有各自的數據庫,不過全國智能法院系統迫使每個地方法院把文件轉換為統一的數字格式,並把地方的數據庫連接到北京的中央 「大腦」。人工智能每天在全國範圍內閱讀、分析和學習近10萬個案件,同時密切關注每個案件的進展,來發現瀆職或者腐敗的蛛絲馬跡。
原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元華指出,即使是人工智能,也很難在中共司法體系裡杜絕冤假錯案。
原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元華:「他上傳的這些東西是真是假,從系統來講它沒有辨偽功能,它就是想過多參與到每一個案件當中。那實際上去上傳的這些人,包括去收賄賂的這些人,他都知道怎麼偽造材料才是符合中共這個司法體制的。」
智能法庭系統還能夠直接訪問由警察、檢察官和一些政府機構維護的巨大數據庫。而且還能和中共搞的「社會信用體系」合作,禁止拖欠債務的人使用飛機、高速列車、酒店或其他社會服務。
李元華表示,實際操作中,這個系統很可能被用來禁足異議人士,維權民眾。
李元華:「就跟那個(河南儲戶健康碼)賦紅碼似的。你只要是統一的可以給他這種權限,任何一個腐敗的官員他想要任意作為的時候,他可以做。比如說這種人權律師要出門,他就給你賦紅碼。這信用也可以啊,他說我機器錯了就完了,到最後就可以這樣。任何一個人不想讓他出門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沒信用。」
中共最高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等人最近在《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發表的文章,表示智慧法院體系這麼大規模複雜信息系統,開發工作是世界性工程難題。李元華認為,這將耗費鉅資,過程中會滋生腐敗。
另外,智慧法院系統的數據庫安全也引發擔憂。就在7月初上海公安資料庫遭到入侵,10億中國人的個人信息被駭客在網絡論壇出售。顯示中共當局雖然鉅細靡遺的蒐集居民信息,但數據庫卻長期存在安全漏洞。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