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魔咒难破除? 竟是三大生活习性惹的祸

2018年05月22日健康
“哎哟!在厕所蹲了大半天,手机滑了好几回,仍然无法正常地便!”坐困茅厕的35岁黄筱宜,忍不住跟同事诉起苦来,“本来想趁休假期间,工作压力没那么大,可以好好地清清体内的宿便,没想到竟会这样?”
像黄小姐这样年纪轻轻就饱受便秘之苦的人,越来越多。
为何便秘现象有年龄层下降的明显趋势?除了工作压力大,家医科医师林旭华表示,以下三种常见的生活习性会引来排便危机,而这些都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习惯,值得读者警惕。

不良习惯一:发挥憋功忍着不上厕所

不少年轻人有便意时,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刻意憋着,想晚点再上厕所。问题是粪便停留在肠道越久,其中的水分会被吸收的越多,变得更加干燥,解便自然就困难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人不习惯使用外面的厕所,无论出门在外或在学校,坚持撑到回家才如厕,长期下来影响了肠道的健康。

不良习惯二:轻忽排便的黄金时段

如同规律吃饭一样,规律解便也很重要。清晨起床和早上用餐后会有“排便反射”,这是人体排放粪便的两个黄金时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轻忽了它的重要性。

◇排便反射,发生在2个黄金时段

第一个黄金时段,是早晨起床后,人由平躺转为起立姿势,结肠会发生“直立反射”,推动粪便下移进入直肠。
第二个黄金时段,是吃完早饭后产生的“胃——大肠反射”。
然后,肠子藉由规律的收缩,慢慢将粪便从直肠推到肛门口,这个蠕动动作让人产生便意。
如果未能掌握上述黄金时段、培养定时大便的习惯,很容易招来便秘危机。还要注意一点,当有便意时才去上厕所,排便时间则不宜拖太久,最好在5~10分钟内完成。若一直解不出来,就应该离开厕所,等下次想上大号时再如厕。

不良习惯三:手机或书报杂志不离身

现代人常见的不良排便习惯,除了经常性憋便、未定时解便之外,还有上厕所时一心二用,例如边滑手机或边看书报杂志。
上大号时不专心会无法顺畅解便。排便的整个过程是大脑控制的,大脑通知中枢,中枢再通知肛门排放粪便;而滑手机或阅读书报、杂志会分散大脑的注意力,让大便停留在肛门部位,下次需要更加出力才能排出。
长期如此,不但破坏了排便反射,还容易挤压到肛门口的血管,引发肿胀、疼痛,甚至出血,进而形成便秘、痔疮、肛漏等疾病。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