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7月22日讯】1992年创立的汇源果汁,堪称是大陆的国民饮料,十多年前的汇源,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还曾创下港交所最大的IPO纪录,创始人朱新礼的故事也非常励志,从山东一个穷村子的村委会主任到一度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还在电视节目中和马云、柳传志这些知名企业家平起平坐。
不过现在,有关汇源的励志故事正在成为过去时,7月16日,北京汇源食品曝出了破产重整的消息,而这之前,北京汇源饮料已经被法院强制执行近16亿元,年初汇源果汁还从港交所退市,而朱新礼也早就被列入了信用不好的“老赖”行列。
当年的果汁大王是怎么走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呢?
国有罐头厂濒临破产 变身为果汁业龙头企业
汇源果汁的创办人朱新礼,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很多嗅觉敏锐的人看到了商机,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波“丢掉铁饭碗”的下海潮,其中就包括40岁的朱新礼,朱新礼当时刚刚调任了县里的外经委副主任不长时间,但他找到沂源县领导,想要去一个全县最差的企业干。最后,朱新礼去了濒临破产的沂源县罐头厂,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这就是汇源集团的起点。
当时这个国有罐头厂已经连续3年发不出工资,还欠着巨额外债。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朱新礼想到了“补偿贸易”的办法,通过跟境外设备供应商谈判,引进外国的设备,再用生产的产品来抵偿设备款。通过这种形式,朱新礼签下了800多万美元的单子。
1993年,汇源引进并正式投产了中国第一条无菌冷灌装生产线,朱新礼还高薪聘请了一位德国食品行业的工程师帮忙把关质量。同一年,朱新礼在德国慕尼黑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谈妥了一项出口订单,这成了汇源的“第一桶金”。
随后,汇源开启了在全国密集扩张的步伐。1994年,朱新礼把汇源的总部迁到了北京。1997年,朱新礼掏空家底,用70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央视新闻5秒钟的广告权,这笔广告费比当时汇源果汁一年的销售额还多,但这5秒种的广告,让汇源打开了中国市场,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到2000年时,汇源果汁就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中国果汁产业榜首。之后连续十多年,汇源果汁的市场份额都稳居国内第一。2007年2月,汇源果汁在港交所上市,筹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那时的汇源,占领了中国果汁市场的半壁江山,中高浓度果汁占了45%的市场份额,一时风光无限。
汇源果汁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饮料巨头的关注,就在2008年,汇源果汁迎来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可口可乐收购案 汇源命运转折点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将以每股12.2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24亿美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如果并购成功,这将会成为当时中国市场涉及金额最大的外资并购案。朱新礼个人拥有汇源公司42%的股份,成功并购后将进帐74亿港元。消息一公布,汇源果汁当天的股价就大幅上涨。
本来,这桩收购案是“你情我愿”,双方都很看好的。可口可乐看上了汇源果汁在中国市场的头牌地位,而汇源果汁则看上了可口可乐拥有的渠道和现代饮料企业管理体系。在媒体会上,朱新礼也表示汇源的出售和企业经营压力无关,是汇源心甘情愿地“嫁给”可口可乐的。
但没想到,这桩交易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强烈抵制,引起了所谓民族品牌存亡的全民大讨论。网上一项将近7万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82%的网民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而在2008年8月,也就是汇源收购案公布的前一个月,中国的《反垄断法》才刚刚开始实施,而汇源收购案就这样撞到了枪口上。
但是,为了提高资产评估价值,朱新礼已经大举扩产。在收购之前,朱新礼先后在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建设了水果加工基地,仅两个月就投资了20亿元,希望在拿到可口可乐的收购款之后,加码投资果汁产品的上游环节。而为了配合收购,朱新礼还大举裁撤和可口可乐重合的营销渠道,减少成本。
在并购交易没有完成前,汇源就急于砍掉了自己的“销售大腿”,但是最终,命运却跟朱新礼开了个大玩笑。2009年3月,中共商务部以“反垄断”之名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的收购案,这也成了汇源果汁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汇源果汁年总收入27.07亿元,净利润6.4亿元,但是在2008年,汇源的净利润暴跌86%,只剩8,890万元。
醉心于大农业 导致资金链断裂
不过,有分析认为,这次收购计划的失败对汇源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最致命的。汇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布局了太多的“大农业”项目,而这些项目要求的资金量非常大,把汇源很多的资金给扯进去了,这是造成汇源资金问题的核心原因。
在沂源山区长大的朱新礼,有一个回归上游农业的田园梦,在2001年6月底,朱新礼成立了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汇源饮料”),开始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全方位布局,涉及到了生物技术、饲料、生物大数据开发,以及和农业相关的旅游产业、还有养老产业等等。
近十年来,汇源在农业板块不断大手笔扩张,朱新礼也成了中国第一位打通了果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企业家,一度被封为农业的“守望者”。
在2006年,汇源集团以2.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汇源果汁35%的股权,引入法国达能、美国华平基金等基石投资者筹划在香港上市,这次融资不仅让汇源果汁估值上涨到6.28亿美元,也在更大程度上助力了汇源在农业上的投资。
在后来的采访中,朱新礼也多次提到,可口可乐的收购对汇源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把美国人的25亿美元投到中国的现代农业上来,就能帮助很多农村、农民实行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多方面的经营,同时还能借助可口可乐平台,把中国的水果和浓缩果汁输送到全球去。
但是,在可口可乐收购案失败后,朱新礼并没有放弃汇源的“大农业”梦想,汇源果汁和汇源集团全产业链下的大农业格局,一直都是朱新礼管理下的两条并行轨道。而汇源果汁暴露出的债务危机,则凸显了这一并行模式下的重心不平衡。
据《中国经营报》报导,截至2019年3月,汇源集团已经在中国10多个省规划和建设了20多个农业产业园区项目,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其中,在湖北钟祥建设了汇源目前最大的生态绿色产业园,投资规模高达142亿元。
但是,由于大量项目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回收周期相对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的现金流。而在2018年3月,汇源果汁的一纸公告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债务成谜 黯然退市
2018年3月,汇源果汁爆发债务危机,汇源发布的公告显示,在没有得到董事会批准,没有签订协议,也没有对外披露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借给北京汇源42.82亿元的贷款。
按照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规定,这笔贷款总金额已经超过资产比率的8%,但是既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也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披露,属于重大违规,因此汇源果汁被勒令停牌。
而在停牌期间,汇源无法遵守联交所的复牌条件,因此从今年的1月18日起,汇源被香港联交所除牌。在停牌期间,汇源还爆出向P2P公司贷款,甚至以果汁抵债的消息。
事实上,汇源果汁从2011年开始,就主要依赖政府补贴、融资借贷、出售资产等维持企业运作。从2011年到2016年,汇源果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都是亏损。
但是,就在2018年6月公司停牌期间,北京汇源集团还计划投资200亿元在云南弥勒市建设高原特色水果交易中心以及田园综合体,并且在半个月后,将投资额进一步被加码到300亿元。而汇源近年来投资的大农业项目,多数进展缓慢、定位不清,有的更是直接搁浅。
但是,除了发展大农业之外,汇源果汁还存在产品过于单一、新品屡屡失败、战略无序、营销无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果汁行业主要分为低浓度、中浓度和百分百果汁三大板块。尼尔森数据显示,2018年汇源在100%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份额还是稳居业内第一,然而,这两个市场目前已趋近饱和,增长极其有限。而低浓度果汁市场,可口可乐和康师傅的市场份额都高于汇源,而且市场地位无法撼动。
汇源虽然源源不断地砸下重金,拓展产品边界,比如先后推出过冰糖葫芦、速冻水饺等等新品,还曾经涉及普洱茶、减肥茶、白酒等领域,但是这些努力,最后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
在“病急乱投医”的背后,汇源果汁还一直存在着家族式企业的顽疾,汇源集团的一位离任高管曾经提到,在汇源内部,80%是山东人,20%是外地人,“山东帮”和“非山东帮”的斗争也一直存在。另外,朱新礼让自己的儿子、女婿、女儿轮流担任副总裁,弟弟当总经理,但是自家人却一直在砸自家招牌,朱新礼的女婿、侄子都曝出过以公谋私、私卖商标等丑闻。
在过去几年里,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朱新礼曾重金从李锦记挖来总裁苏盈福,又挖过前百事可乐中国高管梁家祥等人担任汇源果汁CEO。但是由于内部阻力太大,这些人几乎没有一位在职时间超过两年。苏盈福曾经说过,公司讨论什么决策,家族成员只要星期天回家一起吃个饭,基本都成形成共识。
汇源果汁没有找到可以重新激发公司“造血”能力、提升利润的项目,但是公司在借款模式下的利息支出却不断增大。到了2017年,汇源果汁的利息支出已达到5.46亿元,是1.35亿元净利润的4倍还要多。
作为商界传奇大佬之一,朱新礼在2018年的时候,还是胡润百富榜上身家35亿元的富豪,但是现在,朱新礼已经多次成为被限制高消费的“老赖”。2019年底,因为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朱新礼41亿元资产遭冻结。如今呢,就像是“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中所说的,在朱新礼的沂源老家,已经没有汇源和他家人的身影,但在全国各地,朱新礼却有着众多前途不明的项目和着急的债主。
6月初,汇源食品的临时管理人曾经公开招募投资者。但是,如今的果汁市场竞争激烈,而汇源果汁的巨额债务依旧悬顶。危机之下,谁会来搭救昔日的果汁大王呢?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制图:R1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2AiO-ehTTIZ3PpnTkecvA/?sub_confirmation=1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