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美最大气候法案 令中共担忧?

2022年08月21日财商天下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8月21日讯】在《晶片法案》后,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又签署了一个《降低通胀法案》,但是,这个法案,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法案,而且,和“晶片法案”一样,这个法案也被认为暗藏着“排挤中共”的意图。那么,这个法案到底有什么内容呢?不仅如此,美国及其盟友针对中共的科技脱钩,正在持续进行中。那么,在美国发起的这场科技战中,中共有机会翻身吗?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内容。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美国力求重组供应链

拜登签署的这个《降低通胀法案》,总额高达4,300亿美元,覆盖了气候、清洁能源、医疗保健,以及税制等领域,将在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这个法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在未来10年内,投入将近3,75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迁,所以也被视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气候法案。
虽然法案被称为《降低通胀法案》,但是有经济分析显示,它对美国今明两年的通货膨胀,只会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这个法案,对于物价飙升的一些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汽油、食品、房租,再到餐厅用餐等费用,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
所以,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就批评说,拜登签署的这项法案“意味着更高的税收,更高的能源账单,和激进的国税局审计”。
不过,法案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大约640亿美元,以降低处方药价格、强化医疗保障,这将会帮一些美国人节省一些开支。另外,法案还将对部分大企业征收15%的最低税收等,致力于在未来10年内创造将近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可能会适度削减政府的预算赤字。
但是,新法案中最令人关注的,还是其中有关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涉及到了多项新能源领域的补贴项目,包括了太阳能、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产业。
比如电动车,法案不仅对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每辆7,500美元的补贴,而且还取消了针对车企的补贴销量限制。不过法案要求,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必须是“北美制造”,而且电动车电池中的材料和“关键矿物”,必须来自美国或者是和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还要求大部分的电池生产和组装,要在北美地区完成。在2023年以后,“电池产自其它国家”的电动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
毫无疑问,这一举措为优先购买美国货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框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企业,并且促进本土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建立。
但是,与此同时,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要将中国排除在外,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供应链。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动力电池大约90%的主要原材料锂、钴等,都在中国加工。所以,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继《晶片和科学法案》之后,在高科技以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共进行的又一次围堵。
不过,由于中国在锂电池制造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就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美国生产的电动车还不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表示,一旦法案开始实施,目前在美国销售的70%的电动汽车,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也就是说,有70%的电动汽车,不是北美制造,或者电池生产或组装也不在北美。
我们知道,中共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个计划中所提到的重点发展领域,就包括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
据大陆媒体报导,仅在去年,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就达到了2,660亿美元,而德国和美国,分别是470亿美元和1,140亿美元。但是现在,美国准备投入3,700亿美元推动绿色能源转型,要和其它国家展开竞争。
虽然目前来看,中共占据了能源主导权,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还有大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而且,在提炼可再生能源需要的“关键矿物”,比如钴、镍、锰、锂方面,中国也占据了明显优势。但是现在,美国要加入这个全球清洁能源的竞赛,那么未来形势会怎样变化,就非常值得关注了。

西方与中国的脱钩正在进行中

另外,美国针对中共晶片的科技脱钩,依然在持续。美国商务部在上周发布新规,禁止对中国出口设计先进晶片所必须的EDA软件,禁令从8月15日起生效。
EDA软件,是晶片设计必备的工具,有着“晶片之母”之称,在全球市占率中,新思(Synopsys)、益华电脑(Cadence),以及西门子电子设计自动化(Siemens EDA)三家主要EDA厂商,占到了77%。中国目前只有部分国产EDA软件,可以支持5纳米制程,但是无法支持3纳米制程。所以,很显然,美国的禁令将影响中国推进先进制程晶片。
与此同时,美国的盟友也在采取措施,防止中共获得先进技术。8月17日,英国政府叫停了一家香港公司提出的软件公司收购案。这是英国再次以《国家安全和投资法》叫停一家香港注册公司的收购案,之前已经叫停过一家中国企业的收购案。分析认为,英国此举意义重大,反映出英国会继续采取强硬立场,避免中国切入英国经济。
另外,德国总理舒尔茨在11日举行的夏季新闻发布会上,也呼吁德国企业不要过于依赖中国,而是要依赖多样化的供应链。他谈到对中国新的依赖性问题时,提到了中国供应的太阳能和风能的重要组成部件。舒尔茨说,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已经成为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无论在供应链还是出口问题上,都应该依靠多个合作伙伴。
虽然,对于德国等西方国家来说,和中国经济脱钩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这个趋势已经是难以逆转。
在8月8日时,德国经济研究机构IFO,还发布了一份有关地缘政治对德国经济模式影响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德国的供应链非常依赖于中国的出口,这造成了德国工业的很多供应链,被依附在这种政治不安全性上,受制于中共当局的一些决定。
报告称,如果德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德国的汽车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都将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德国企业应该增加从其它国家的采购力度,以减少对某些市场和专制政权的片面和关键的依赖。
但是,反过来说,中国和世界脱钩,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也是巨大的。这项报告就认为,如果出现西方国家和中国双边脱钩的情况,中国将是最大输家。例如,和德国相比,中国的GDP降幅会高达2.27%,这一数据将远高于西方国家的GDP损失。这也表明,与德国或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经济似乎更依赖于当前的国际贸易链。
大家看到,自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和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社会对中共的态度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而且从去年的限电到今年的上海封控,中共在经济管控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外商开始重新布局供应链,以分散风险。
比如,蘋果公司,已经把部分iPhone生产线从中国转往其它市场。从今年开始,印度就将生产iPhone 13,并计划组装iPad。
而且,最近中国多地遭遇的极端高温天气,也对供应链造成干扰。尤其是中国四川无预警限电,都让厂商们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再加上中共经济趋于衰退,以及佩洛西访台后引发的台海紧张局势,都在导致外国资本加速流出,以及供应链的加速外移。虽然这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和中国的经济脱钩,已经是不可逆转了。

为什么说中共科技战必败?

也许有人会说,西方和中国科技脱钩没什么可怕的,中国照样打赢科技战。但事实上,这还真是乱说了,在中共治下,中国科技的未来可以说是十分悲观。
在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共放松了对人们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通过改革开放,奠定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经济大环境,从而激发了每个个体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在科技领域造就了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并且获得了外国投资者的青睐。
但是如今,中共却在全面倒退,收紧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控制,表现在科技领域,就是中共对这些互联网公司大打出手,结果是什么呢?
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一度是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但现在市值大幅缩水,公司最近3个月就裁员9千多人。另一家网络巨头腾讯,也出现自2004年创立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迫使集团近8年来、首次大规模裁撤5,500名员工。
这些互联网大厂都在大规模裁员,也难怪年轻人现在都找不到工作了,中共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的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了19.9%。 如果是前几年,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什么,还可以自己创业当老板。可是看看眼下的中国,市场凋敝、民生艰难,谁还敢自主创业呢?只要是能有一份稳定工作,就算是当“城管”,博士硕士都抢着去。
所以说,中共当局对科技企业的整肃,打掉的可不仅仅是几个互联网巨头,很可能是扼杀了千千万万个年轻人的创业梦想。
当然,中共一定会输掉科技战,还不只是因为对科企的整肃,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中共的制度。因为科技的创新,需要自由的思想市场:每个人都能从周围其他人的知识中获益,从而刺激更多人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所以,思想的自由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但是,这恰恰是中共制度下最为缺乏的。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科技上也没有多大的创新性,主要是靠模仿外国的技术,甚至依靠外国的投资。但是接下来,如果西方社会都在努力和中国脱钩,中概股也要从美国退市,那么,中共既不能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资金,自己又缺乏创新能力,那还能靠什么来发展科技呢?
所以,中共将注定输掉这场美国发起的科技战,可以说,它打造“制造业强国”的梦想已经化为泡影。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