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8日訊】相傳隋朝開皇末年,有一位老翁去拜見唐高祖李淵。老人的相貌清奇高古,與眾不同。李淵很敬重老翁,布置酒席招待他。喝到酒酣之時,老翁談起眼下時事,說道:「隋朝將亡,李氏將興。這是上天的安排,會應在您身上吧?希望您能自重自愛。」
當時隋朝還沒有滅亡,李淵還是隋朝臣子。聽到這番話,不免感到惶恐,連忙拒絕了。
老翁說:「既然是天神所授,您只管安心地接受。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前朝寂寂無聞,到北周時承襲父爵因而興起,靜帝禪位與他,楊堅一統南北,結束了晉魏以來的割據情勢。雖然楊堅得到天子之位,平定了南方,但最終楊家要被您推翻。上天將會開導啟悟您。」
李淵詢問老翁處世的經驗。老翁說:「您的德行修養已入門,又有大富大貴的相貌。如果接受上天的安排,很容易就會取得成功。但是,您應當排在丹丘子之後。」李淵不知道丹丘子是誰。
老翁說:「這位丹丘先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世俗之外,恐怕不會再為世俗塵網勞神勞心。假如他屈就到這兒,您又不想和他在中原相爭,就應當輔佐他。」
李淵問起丹丘先生的住址。老翁說他隱居在鄠、杜二縣的交界處。李淵在袖子中藏了一把短劍,就去尋訪丹丘先生。丹丘先生的道德修為很高,容貌如同冰壺一樣,高潔淨雅,光看他的儀表就令人敬畏不已。
李淵伏身叩拜在草廬前,丹丘先生正坐在幾案後面閉目養神,神情泰然自若。李淵叩拜還沒來得及站起來,丹丘先生就對他說道:「我厭倦凡塵濁世已經很久了,而你的心裡依然裝著世事。你我二人相距懸殊,幸好我沒有遭你忌恨。」
聽到這番話,李淵驚愕不已,連忙向他叩首道謝,說道:「隋朝將要滅亡,已經有神人告知我。上天賜予帝位,就在我李氏的宗族中。我知道先生有修德濟世之道,也將有天人合一的徵兆降在您身上。如果我們二人不相上下,必用武力一決雌雄,把智慧用在權謀詐術之上。誰也不修心修德,我擔心中原會陷入災難,就像昔日劉邦、項羽相爭一樣。今天我來到這裡,其實是有心拯救百姓免於塗炭。沒有想到,先生您慷慨大度,把大唐基業全部讓給我,您自己卻甘願像巢父和許由一樣隱居起來。我的見識短淺,未能窺見天地間的法理。」丹丘先生笑著點點頭。
李淵接著表示,天下之廣大,有些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考慮周全,總結前朝興衰成敗的重大原因,在於任用輔佐的人是否得當。
丹丘先生說:「當年范蠡在會稽山用五千多人,就戰勝了強大的吳國。後來范蠡功成身退,離開越國,來到齊國為相。在齊國,他卻沒有什麼可稱道的。難道他在越國聰睿,到齊國就變笨了嗎?功業隨著時機而變化,不可肆意妄為。興衰自有它的定數,時機是否契合,又怎麼是人力所能及的,這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說罷,李淵沒有再說什麼,他知道自己不能強迫他,惆悵地望著丹丘子,轉身離開了。唐朝武德初年,李淵祕派秦王李世民到鄠、杜二縣交界處尋訪丹丘子,但是到那兒一看,發現丹丘子的草廬已成為一片廢墟。與世無爭的丹丘子徹底地隱匿了蹤跡,逍遙世外。
據《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九十七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當時隋朝還沒有滅亡,李淵還是隋朝臣子。聽到這番話,不免感到惶恐,連忙拒絕了。
老翁說:「既然是天神所授,您只管安心地接受。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在前朝寂寂無聞,到北周時承襲父爵因而興起,靜帝禪位與他,楊堅一統南北,結束了晉魏以來的割據情勢。雖然楊堅得到天子之位,平定了南方,但最終楊家要被您推翻。上天將會開導啟悟您。」
李淵詢問老翁處世的經驗。老翁說:「您的德行修養已入門,又有大富大貴的相貌。如果接受上天的安排,很容易就會取得成功。但是,您應當排在丹丘子之後。」李淵不知道丹丘子是誰。
老翁說:「這位丹丘先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世俗之外,恐怕不會再為世俗塵網勞神勞心。假如他屈就到這兒,您又不想和他在中原相爭,就應當輔佐他。」
李淵問起丹丘先生的住址。老翁說他隱居在鄠、杜二縣的交界處。李淵在袖子中藏了一把短劍,就去尋訪丹丘先生。丹丘先生的道德修為很高,容貌如同冰壺一樣,高潔淨雅,光看他的儀表就令人敬畏不已。
李淵伏身叩拜在草廬前,丹丘先生正坐在幾案後面閉目養神,神情泰然自若。李淵叩拜還沒來得及站起來,丹丘先生就對他說道:「我厭倦凡塵濁世已經很久了,而你的心裡依然裝著世事。你我二人相距懸殊,幸好我沒有遭你忌恨。」
聽到這番話,李淵驚愕不已,連忙向他叩首道謝,說道:「隋朝將要滅亡,已經有神人告知我。上天賜予帝位,就在我李氏的宗族中。我知道先生有修德濟世之道,也將有天人合一的徵兆降在您身上。如果我們二人不相上下,必用武力一決雌雄,把智慧用在權謀詐術之上。誰也不修心修德,我擔心中原會陷入災難,就像昔日劉邦、項羽相爭一樣。今天我來到這裡,其實是有心拯救百姓免於塗炭。沒有想到,先生您慷慨大度,把大唐基業全部讓給我,您自己卻甘願像巢父和許由一樣隱居起來。我的見識短淺,未能窺見天地間的法理。」丹丘先生笑著點點頭。
李淵接著表示,天下之廣大,有些事不是靠一個人就能考慮周全,總結前朝興衰成敗的重大原因,在於任用輔佐的人是否得當。
丹丘先生說:「當年范蠡在會稽山用五千多人,就戰勝了強大的吳國。後來范蠡功成身退,離開越國,來到齊國為相。在齊國,他卻沒有什麼可稱道的。難道他在越國聰睿,到齊國就變笨了嗎?功業隨著時機而變化,不可肆意妄為。興衰自有它的定數,時機是否契合,又怎麼是人力所能及的,這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
說罷,李淵沒有再說什麼,他知道自己不能強迫他,惆悵地望著丹丘子,轉身離開了。唐朝武德初年,李淵祕派秦王李世民到鄠、杜二縣交界處尋訪丹丘子,但是到那兒一看,發現丹丘子的草廬已成為一片廢墟。與世無爭的丹丘子徹底地隱匿了蹤跡,逍遙世外。
據《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九十七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