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6日訊】上週五美中貿易談判結束後,美方即對外宣布雙方達成了第一階段的協議,而中共官方發表的聲明僅稱「雙方取得實質性進展」。其後有消息人士向美媒爆料稱,中方要求舉行更多談判後才簽署協議,令外界懷疑中方或許又要變卦。週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首次就貿談結果作出回應,強調中美雙方在達成經貿協議問題上的態度是一致的,但仍然微妙避提「協議」的說法,外界推測中方很可能暗中仍有所保留。
當地時間10月15日,有媒體在中共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提問: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後,美方宣布雙方達成了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而中方表示雙方在一些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請問中美雙方在達成經貿協議問題上態度是否一致?
發言人耿爽回答說:「美方說的是實際情況,和我們了解的情況是一致的。雙方在達成經貿協議問題上也是一致的,沒有差別。」
耿爽接著又強調說,中美達成經貿協議的意義「非常重要」,對中國、美國和世界都有利。
之後,耿爽在回答另一個提問時介紹了中方今年以來採購美國農產品的情況。他證實,中國企業今年以來已從美國採購了2,000萬噸大豆(黃豆)、70萬噸豬肉、70萬噸高粱、23萬噸小麥、32萬噸棉花,耿並聲稱中方還將加快採購美國農產品。
這是中共官方首度對外證實,中方代表團與美國代表團在經貿磋商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識。不過,外界注意到,耿爽在作出上述回應時,自始至終都沒有使用「第一階段協議」或「局部協議」之類的用語。
對此,有中共官方背景的微信號「陶然筆記」發文解釋稱,美中雙方就協議的態度實際上是一致的,之所以各自的表述不同,是因為中美政治文化背景與表達習慣有差別。
該文聲稱,美國總統在正式的場合向媒體宣布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時使用了「協議」一詞,還談到了準備文本和簽署時機。如果中方對這些內容有異議,會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至於中方的聲明裡沒有使用「協議」一詞,是因為「雙方的政治文化背景和表達習慣不同」。
該文表示,中美經貿磋商曾經幾度波折,而協議文本的準備也需要幾週時間。中方考慮到官方發表的措辭和文件,一經發出就可能「形成歷史記錄」,因而在發布官方聲明時「慎而又慎」。
此前,美國彭博社曾引述消息人士爆料稱,北京方面希望與美方進行更多磋商後,再將談判結果交由習近平簽署。其中一名消息人士還透露說,中方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取消原計劃在12月向1,56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的15%關稅。彭博社甚至還引述前商務部官員霍建國放話說,如果美國想在APEC期間與中國簽署協議,就必須取消12月的關稅威脅,否則這對中共政府來說將是一個「侮辱性的協議」。這些消息加重了外界對這次中美之間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最終或將流產的疑慮。
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14日接受CNBC採訪時也曾披露說,中美本週將舉行副部長級通話,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下週還將與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通電話,然後雙方再舉行高級別的面對面談判。他強調,如果美中這次無法達成協議,12月15日加徵關稅的計劃將會生效。
正是在這一系列不樂觀的消息接連爆出的情況下,中共外交部才在10月15日公開就美中貿易談判進展問題作出了前述回應。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