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大致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简单区分一个人的状况,依此延伸出九大体质,分别是平和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特禀体质。每个人的体质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在养生时人应了解自己偏向的体质,然后进行调理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会起反作用。本文将重点剖析阳虚和阴虚体质。
一、阳虚则外寒
《素问・调经论》中讲:“阳虚则外寒”,其原理是因机体阳气不足,也就是人体外受了寒气,没有足够的阳气在外表抵御,就会寒冷战栗。这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阳虚表现
身体怕冷,四肢发懒、冰凉,大便稀,小便清长,面色偏白,肌肉松软不实,可能有微胖,耐夏不耐冬。这是因体内的阳卫之气不足所致。美国西南德保罗大学自然医学研究所所长张渊豪在其所着的《黄帝内经×量子纠缠》中谈到,由于体内热能不足,有些人甚至腹部也是冰冷,尤其是晚上天气较凉、有风,都会感到浑身不舒服,平时会把自己包得很严实,喜欢热饮。阳虚的人容易精神不振,性格上多沉静寡言,偏内向。
导致病症
阳虚者吃到冰冷、寒凉食物会腹泻,女性容易痛经、男性则性功能衰弱。日常保健
平日可多走路,多晒太阳,注意不要戴帽子,让阳气从头顶百会穴进入,可以有效滋养阳气。阳虚体质不容易感到口渴,但温水的补充也很重要,并可以穿厚袜防止脚部受寒。另外需要多休息,多睡觉。饮食养生
此体质者须养阳,饮食上可以多选择能使身体温暖的温性和热性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马铃薯、胡萝卜、葱、姜,饮料宜喝红茶,这些食物可补养五脏,强壮体质。二、阴虚则内热
《素问・调经论》中讲:“阴虚则内热”,其原理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其滋养、宁静的作用减退,不能制约阳气,便成内热。多由于阳邪伤阴,热邪炽盛伤津耗液,或因情志过度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阴虚表现
经常上火、大便干燥、小便黄赤、面色暗、时而潮红、有烘热感、口干喜冷饮、咽干咽痛、心烦易怒、五心烦热、耐冬不耐夏,这些都是阴虚的特点。性格上多活泼、外向、好动。导致病症
由于缺水体燥而易出现便秘、口疮、甲亢、红斑狼疮、失眠、盗汗、焦虑、眼睛干涩、皮肤干燥、视物昏花(容易被误认是老花)等。日常保健
多喝水、多运动(因阳盛阴衰,运动时间可选择在早晨、黄昏),增加身体的排毒与疏泄,提升循环代谢率。夏天或燥热不好入眠,睡觉时可以适当开空调。饮食养生
调理就需滋阴清热。首要避免吃烧烤、烹炸、麻辣等食物,避免再次上火。可多食用绿豆、冬瓜汤等清热、降火、缓燥的食物,例如莲子百合煲瘦肉、苦瓜排骨汤等。(责任编辑:叶诚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