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成分,占人體重量的60%~70%。因此人們都明白飲水的重要性,但是什麼時間喝水對人體最有益?不要喝什麼樣的水?怎麼喝水最健康?對很多人來說卻一知半解。只有搞清楚這些問題,喝水才能在身體內發揮最大作用並避免一些風險。
三、怎麼喝水最健康?
成人每天通過呼吸和排泄大約損失2500毫升的水,都需要通過喝水和食物來補充。由於人體在進食蔬菜、水果、主食等食物時已補充了一部分水,因此每天只需額外喝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就能保持水分的平衡。另外,一個人每天的飲水量並非一成不變,也應視氣候、溫度、身體狀況和工作條件而定。例如在潮濕的環境下相對可以不用喝太多水,脾虛的人不宜喝太多水;在乾燥的地區就要多喝一些水,對夏季的體力工作者而言,身體水分通過汗液流失較快,更應多喝鹽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和鹽。
真正有效的飲水方法是:每天喝適量的水,既不要少喝,也不要過量。且喝水要少量多次,保證身體不因時間間隔太長而缺水,每次喝水約200~250ml。
常見的錯誤飲水習慣有以下幾種:
錯誤做法一:不渴不喝水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人都是感覺渴了才喝水。殊不知當感到口渴的時候,是大腦中樞發出要求補水的信號。口渴說明體內水分已經失衡,身體至少流失了1%的水分。一些學者認為,口渴時喝水是亡羊補牢,身體的臟器已受到傷害了。因此不要等到口渴後再喝水是日常補水的原則。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讓其促進新陳代謝,被人體吸收,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慾望就會越低,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乾旱」。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時補水。外出時手裡帶上一瓶水,隨時喝一口;在辦公室或家裡,見縫插針,有機會就喝。
一般人每天喝水量建議為每公斤體重x30ml,像體重50公斤的人一天水的需求量大致是1500ml,下午3點至5點及5點至7點,分別是人體膀胱經和腎經當令的時間,可以多喝水進行排毒。
錯誤做法二:喝過量的水
有些民眾也知道人體應該補充水分,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喝水越多越好,並在短時間內飲用大量的水。殊不知,這種做法會使身體負荷變大,引發不適症狀,甚至導致嚴重後果。洛桑預防醫學集團院長洛桑加參表示,喝進過多的水,輕者可能會造成脹氣、反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壓力。讓身體的疲勞感增加;重者會引起低血鈉症,就是俗稱的水中毒,嚴重可導致人死亡。
水中毒一般多是短時間內快速喝進數公升水所致,體內由於進來過多的水分,卻沒有同時得到鹽分,致使血液中的鈉大量稀釋,造成細胞內外電解質濃度不平衡。
如何知道自己喝太多水了呢?可以從尿液顏色簡單判斷。尿液顏色愈淡,幾乎沒有黃色,像在排水時就要減少喝水量,讓尿液維持在淡黃色。
錯誤做法三:大口喝水
不管是平時或是大量流汗後,喝水時都要小口地慢慢喝。因為一次喝下太多水,腎臟可能會接收到大量進水的訊號,而加快排尿的速度,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掉,從而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個部位。洛桑加參指出,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但一定要小口地慢慢喝,當體內水分補足,身體就會傳出「不想喝了」的訊息,讓人們停止喝水。(全文完)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葉誠允)